
恍惚间,山河已晚,岁月已秋。
深秋之时,寒霜降,枫叶红,美妙如斯,自然会引得心思细腻的诗人们驻足欣赏,浅吟低唱:
第一首: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节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感悟:
范文正的这首词,情感极为复杂。
诗人以边塞秋景为始,将士之泪结束,展现的是边塞将士们的艰苦生活,也凸显出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有着壮志难酬的悲伤,更有征人思乡的情怀。
只说这一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便将边塞寒冷萧瑟的恶劣环境展现的淋漓尽致。
寒凉的秋夜里,听闻远方传来的折柳之声,瞬间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人们,想起身上背负的使命,心情沉重,于是彻夜难眠。
其中的悲壮如王之涣所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二首:唐代白居易的《空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感悟:
如题所言,本诗所言之情是家中妻子远方征夫的思念之情。
清冷的月光中,只见象征着伉俪情深的梧桐叶,随风轻轻摇曳,为这秋夜又添几分静意。
万籁俱寂之时,窗外的霜花与月光纷纷落下,而屋内的女子却还没有睡下,只见她拿起剪刀,为夫君裁剪衣裳。
如往常一样,她密密缝着,忽如其来的冷意,令她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霜寒露重,她不禁担忧起远方的夫君:不知他是否添了新衣,吃的可好,住的可习惯,有没有想念家中的自己……
第三首:唐代李白的《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感悟:
李白是极其感性,又极其潇洒的一个人,几乎从不遮掩自己的爱憎悲欢。
传闻李白自第一次离开蜀地远游,曾三次来到剡中,剡溪奇妙而梦幻的景色令他流连忘返,留下诸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等经典之句。
在这首送别诗中,离别的朋友只是短暂地出镜,想到自己即将从广陵去往会稽,一路从剡中来到越乡,到会稽,到天姥,心中充满了兴奋感,离别的忧伤完全被他忘在脑后。
行走在山水间,他想象着自己到了天姥山之后,仰卧在巨石之上,沐浴在秋霜之中,是多么的自在洒脱!
第四首: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感悟:
温庭筠的这首羁旅之作,诉说的是唐诗中最常见的乡愁。
青春的岁月里,多少人为了理想与星光,追风赶月不敢停留,披星戴月日复一日,渐渐地体会了爱恨离别,孤独与温暖。
如诗中人,五更鸡鸣之时便起床收拾,天未亮时就启程出门,奔赴下一个地点。看到石板桥上的秋霜,已有了他人的足迹,不禁感叹: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他忽然鼻子一酸,不知是为漂泊异乡的自己,还是那个比他更早出发的游子……
第五首:唐代柳宗元的《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感悟:
刘禹锡的这首诗,虽记录的也是旅途风景,所言之情略有区别,意在书法自己仕途不顺,无可奈何之感。
深秋的清晨,霜寒露重,诗人早早便起来往幽深的南谷赶去。
一路上,他见到的是黄叶满地,古树参天,稀稀疏疏的秋花,断断续续的泉声,一切都是那么的荒凉。
他本就性格孤傲,又被贬谪至距京千里之外出任永州司马,再看到这般衰颓的景象,心中自是倍感孤独。
忽然出现的一只麋鹿,像是被诗人惊到似的,嗖的一下奔驰而去。
看着麋鹿消失再丛林中,他不由得想起庄子说过的那句话: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诗人倍感疑惑:明明自己已经不在意宦海浮沉,又为何麋鹿见了我还是会惊恐呢?
第六首: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感悟:
相较于柳宗元的孤冷,他的好兄弟刘禹锡更乐观,开朗一些。因此虽同为贬谪时期所写的咏秋之作,本诗更显几分豪情。
在诗人看来,春天的千娇百媚,犹如浓妆艳抹,易于令人轻浮狂妄。
而秋天的山也明,水也清,霜也白,秋天的树有深红有浅黄,虽然不是色彩斑斓,倒也没有单调乏味,而是有着清雅闲淡的君子气韵。
在诗人眼中,相较于喧闹的春天,秋天更让人感到心情宁静,闲淡舒适。
第七首:唐代岑参 《寻阳七郎中宅即事》
万事信苍苍,机心久已忘。
无端来出守,不是厌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
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
感悟:
岑参的这首诗,同样是表达“忘机”之心,相较于柳宗元的“机心久已忘”,更显几分从容豁达。
诗人一开口便说自己已经看淡了世间种种喜乐,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不再纠结,开始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他开始将目光转向此时此刻的快乐,当看到雨水滴在赤色的芭蕉上,寒霜催黄了翠绿的橘子,心中倍感喜悦。
他渐渐明白,心所安处,便是吾乡。
第八首:宋代陆游的《落叶》
万瓦清霜伴月明,卧听残漏若为情。
无端木叶萧萧下,更与愁人作雨声。
感悟:
陆游心中有豪情却仕途失意,爱情之路更是不顺,故而他的诗句里大多数时候总是充满忧郁的氛围,本诗也是如此。
深秋的夜里,窗外的明月与霜花相伴,而自己却无人相随,只能一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落叶的声音,如同不停滴落的秋雨之音,让原本心情不佳的他,更加郁闷。
此时此刻,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是因为想到自己踌躇满志,却壮志难酬,悲情的一生,还是因母亲反对,无奈与深爱之人分离,悲凉的爱情呢?
第九首:明代唐伯虎的《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悟:
自陶渊明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世人逐渐将东篱菊花看作是隐逸之士的象征,唐伯虎也是如此,对悠然绽放的菊花甚是欣赏。
诗人眼中的菊花,幽然绽放,并不张扬,像是一夜霜降之后从天空坠落,突然开放。
就像是那些漂泊在天涯海角的文人墨客,淡看秋月春风。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十首:明代戚继光的《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感悟: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这首诗,尽显戍边将士的赤诚丹心,更是他自己忠君爱国的真实写照。
他站在东南海波之中,遥望着京城宫阙,回想起自己奋勇抗敌的峥嵘岁月,心中感慨万千。十年岁月匆匆而过,其中的艰辛苦楚,唯有他自己能够完全懂得。
后两句中,他再次以心明志,将自己的付出与信念,比作秋霜。
浓浓的秋霜洒遍万千山峰,就像他自己的丹心赤血,染遍山川,染红了深秋的红叶。
如此赤诚的精忠报国之心,天地可证,日月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