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下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创新思考 罗一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3:03:00    

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路径。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可见,以数智驱动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创新,让数字技术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提供精准、精细服务,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命题。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需以数智驱动为切入点,围绕何以可为和何以为之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嵌入农村公共服务的价值意蕴和现实路径,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助力农村公共服务迈向更高水平。

数智驱动下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入实施,以5G、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深入嵌入农村公共服务各个层面,在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

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诉求也日益多元,无疑对政府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提质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创新带来新契机,其不仅可从需求侧畅通广大农民群众的表达渠道,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诉求反馈机制,而且还可从供给侧精准识别农民群众的所需所求,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真正实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广西梧州借助“乡村钉钉”治理平台成功打通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政务服务通道,并建立了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沟通反馈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项目更贴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我国农村地区数量多、分布广,农村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供给水平低、覆盖有限、供给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现如今,伴随着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不断下沉至农村,推动着社会资源不断向农村倾斜,极大地缩短了城乡差距。一方面,数字技术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可突破时空限制,其与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城市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的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城乡之间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实现实时共享,让城乡治理过程更加透明,治理效能得到提升。比如,浙江通过实施“乡村大脑”项目,破除了城乡间信息壁垒,为优化城乡治理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乡村治理共同体由多种主体组成,治理的核心在于激发这些主体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其目标是构建一种以基层政府为核心,村级组织与村民为主要力量,企业、资本和社会组织等为支持力量的非均衡治理体系,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但乡村治理主体却逐渐出现“缺席”现象,导致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薄弱、公共服务供给力量不足。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智慧乡村”“村级服务平台”等乡村治理应用,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全新平台。由此不仅可消除城乡之间、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时空隔阂,使资源、信息、技术等能够更加高效地流通,而且还能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联动,为打造协同合作、多元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提供动力支持。

数智驱动下农村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的实现路径

随着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渐缩小,农民群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农民群众更多关注的是服务覆盖面和数量。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加注重服务质量,期望能获得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在此背景下,政府要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优化服务结构,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农村数字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主体,应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利用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采取税费减免或荣誉奖励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农民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作为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需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公共服务项目,共同保障公共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为了满足农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政府还应利用大数据收集农村地区人口分布、自然资源等相关信息,快速建立起适合农村特点的网络服务平台,构建起更贴合农村实际需求的数字化服务模式。同时,政府还要立足不同地区资源优势,借助网络化、数字化等手段,建立系统全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智慧公共服务,进而促成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良性生态。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数智供给服务流程。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既是夯实乡村数字治理基础的关键抓手,也是切实满足农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数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三农”建设领域,在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作用显著。在此背景下,政府应持续加大数智技术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流程中的应用,从供给决策、供给主体、供给资源等方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进一步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在供给决策层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各部门分散的公共服务数据,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农村公共服务共享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的全面开放与共享,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供给主体方面,需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的合作机制,不仅要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中的作用,还需要动员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对数字化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志愿者深入农村推广和普及数字技术,提升农民群众的数字意识、数字素养和数字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农村数字化服务的可及性和适用性。应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应当地人口、文化和知识背景的数字服务模式。对于资金紧张的地区,政府应加大专项资金支持,改善网络覆盖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探索新方法,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能够更紧密地对接,特别是扩大城市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远程服务,确保这些服务能够精准解决农村的具体需求。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数智质量评价机制。公共管理方面相关人士指出:“公民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质量的评价是公共服务结果的指向标,也是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公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决定着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除了建立系统化、全过程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观感知,加大农民群众满意度的评价权重。在具体实践中,建议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估标准,依托线上渠道常态化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广泛收集农民群众的反馈意见,并基于这些意见优化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成效。

农村公共服务是推动乡村民生改善的关键因素。目前,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了新机遇,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搭乘“数智”快车,赋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数智质量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效能,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罗一斌,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数智驱动下的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2CX198);滁州学院“一专一品”文化品牌项目:“追寻之”审美教育工作室(2024yzyp008)〕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04日 第7版:理论特刊)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