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映照双拥路 军民携手共绘同心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20:54:00    

凉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 王锐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会议精神,展现四川各地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实践,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共同开设“双拥之花映巴蜀——聚焦四川2025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专栏,通过“书记话双拥”“一线声音”“媒体聚焦”等板块,记录四川各地“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感受四川双拥工作的力度与温度,谱写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壮丽篇章。

4月23日起,人民网四川频道推出“书记话双拥”栏目,特邀地方党政领导畅谈双拥工作的创新举措和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西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一座既有中央工农红军长征驻扎地、又有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场的“双长征”城市,是全省驻军大县、凉山州兵员大县和优抚安置大县。近年来,西昌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认真落实省、州各项部署,扎实推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各项工作,形成军地协调行动、共谋大局、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连续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

一、坚持军地同心,构筑双拥工作大格局

高站位构建双拥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明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将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部队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把中省专项资金地方配套经费、双拥工作经费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到位,常态化落实双拥领导小组会、军地联席会、党委议军会等议事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联动、社会参与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

全覆盖建立双拥工作机构。在各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团体、学校、厂矿、驻昌企事业单位和团以上驻军部队建立双拥机构,军民共建单位120余个,航天学校被军委政治工作部和民政部授予“八一爱民学校”,西昌二小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小学”。在凉山州率先建立和开展“拥军超市”授牌活动,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化双拥工作,扎实推进社会化拥军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营造双拥浓厚氛围。结合“西昌航天50周年”,投资2亿元高标准建成航天主题公园并入选全省双拥典型范例。投入1200万元,提质改造礼州红军广场,新建解放公园,全面完成西昌英烈纪念园、丁佑君烈士陵园(一期)改造提升,建立贯通整个革命史的双拥主题、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群落,多点协同构建双拥宣传教育基地网络,开展各类宣教活动350余场次、参与人数10万余人次。

二、坚持拥军优属,解决急难愁盼暖军心

倾力支持部队建设。投入资金4525万元,划拨土地176.74亩,开通建设规划许可“绿色通道”,全力支持驻昌部队营区扩建和训练基地建设。每年投入1200万元,常态化、全覆盖慰问驻昌部队、过境拉练部队、军事比武训练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云南省普洱市某部结对共建,出资620余万元为该连队建设综合体育场馆、打造文化广场氛围,推动城连共建“从有向优”发展。

倾情服务广大官兵。开展军人待遇“大排查”和关爱功臣行动,大幅提高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奖励金标准和优抚待遇,专题研究解决功臣模范配偶就业、亲属安置事项,发放各类优待金、抚恤补助金1.86亿元。有效推进优待项目落地落实,对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实行全市公交免费优待。

倾心解决关切问题。开设战士大中专学历自学和函授辅导班,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靶向化”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2594人,安置退役士兵103名,安置率、到位率、满意率100%,官兵“后路”越走越宽。联合驻昌部队常态化组织开展军地集体婚礼和相亲活动,帮助100余名部队青年喜结连理,官兵“后院”安宁祥和。设立军人子女专班,全国首推部队子女教育“任意选”,无条件接收304名部队子女就地就近入学入托。

三、坚持拥政爱民,深化融合促发展

在急难险重中冲锋在前。驻昌各部队和广大官兵牢记宗旨使命,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参与全市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70余次,全力护航西昌高水平安全。

在增进福祉上用心用情。驻昌部队时刻心系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投入资金3300万元,实施荒山绿化、脱贫成果巩固、爱民学校捐建援建等民生项目20余个,武警支队爱心助学167名学生,部队医院与市人民医院结成双拥共建联盟,着力改善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水平,以实际行动为西昌人民造福兴利。

在地方发展中鼎力相助。驻昌部队积极参与支持西昌现代化建设,“一对一”帮扶发展农村产业,为西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极大助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军地共建、深度合作,军地协作高位推动西部商业航天港开局破题,为西昌锻造新质生产力、实现发展能级跃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