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废料如何重获新生?
在位于六枝特区岩脚镇老卜底村的贵州搏罗脱硫石膏加工项目现场,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3月26日,记者来到贵州搏罗脱硫石膏加工项目现场。放眼望去项目主体已基本建成,现场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忙着安装核心设备煅烧炉,为投产冲刺。
“项目于2024年8月开始建设,预计在今年4月底投产。”贵州搏罗石膏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吓琳告诉记者,该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4500万元,主要生产石膏粉,预计年产15万吨石膏粉;二期预计投资1.6亿元,主要生产石膏板,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开始建设。

图为:项目后方便是正在生产的福能电厂。顾冰洁 摄
这个项目,不仅将工业废料转化为高值建材,更构建起了“能源-废料-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闭环,成为六枝特区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我们的原料就是电厂堆存的脱硫石膏,一期每年能‘吃掉’20万吨废料,二期预计能‘吃掉’35万吨废料。”陈吓琳指向仅一墙之隔的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能电厂)。这座火力发电厂每年产生大量脱硫石膏,过去需投入高昂运输和环保处置成本。
而今,通过管道直供脱硫石膏来到搏罗石膏的加工生产线“变废为宝”,工业废料转化为石膏建材产品,不仅实现了价值跃升,也为福能电厂节省了固废处置费用。同时,随着管道直供过来的不仅有工业废料,更有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富余蒸汽——这些蒸汽以每吨107元的价格直输石膏煅烧炉,相较燃煤供热成本降低不少。

图为:贵州搏罗脱硫石膏加工项目现场一。顾冰洁 摄
这一创新合作模式背后,是双方签订的10年战略协议:电厂每吨脱硫石膏给予70元补贴,企业则通过蒸汽费用结算实现双赢。这种“用废料不采矿石、用余热不烧新煤”的模式,形成“环保账”与“经济账”的良性循环。
“背靠福能电厂,也是我们从福建来到六枝特区的原因。”陈吓琳直言,公司在福建已发展多年,有成熟的生产技艺和销售渠道。之前,公司的销售也早已布局西南地区,在看到福能电厂的针对脱硫石膏的招商后,立即报名参加并脱颖而出。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项目得以快速落地建设。陈吓琳说,等到项目全面投产后,公司也节省了将产品运输到西南地区的运输费用。

图为:贵州搏罗脱硫石膏加工项目现场二。顾冰洁 摄
贵州搏罗脱硫石膏加工项目的快速推进,是六枝特区践行“富矿精开”战略的缩影。作为贵州重要能源基地,该区立足煤炭、石灰石等资源优势,近年来重点培育新型能源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集群。通过“链主企业+配套项目”招商模式,已吸引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依托“链主企业”的完整产业链。
按照这一模式,福能电厂从单一发电转向资源中枢,脱硫石膏、余热、煤粉灰等副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资源包”,构建起一条蓬勃发展的产业链,推动六枝特区工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李佳琪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