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成都武侯区“中国女鞋之都”核心地带。 曾剑/摄
证券时报记者 曾剑
成都鞋类产业带规模全国第三,与另外三大鞋类产业带温州、泉州、广州并称为“三州一都”,诞生了诸多女鞋品牌,也是很多知名品牌的主要代工地。
有数据显示,成都聚集了逾1500家生产型鞋业企业和配套企业。成都鞋类出口量占中国女鞋三分之一,美国亦是出口目的地之一。美国滥施关税对成都的制鞋产业影响几何?
与美直接贸易不多
4月15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鞋业协会秘书长马运涛。他表示,经历了前些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成都乃至四川的制鞋企业多已转战内销市场。外贸方面,俄罗斯等欧洲市场才是成都鞋类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同美国客户直接贸易的企业已经不多,“整体来看,美国实施的关税战对成都制鞋产业的影响并不大”。
他同时指出,针对沿海制鞋企业或加大内销的潜在压力,成都女鞋产业也需要改善原有相对粗放的管理水平等来应对。
成都武侯区簇桥街道,一只巨大的红色女鞋模型摆放在道路一侧;一路之隔,“中国女鞋之都”的黄色标识矗立。以上种种都说明着这里是“中国女鞋之都”的核心地带。虽然商厦外观稍显陈旧,但依然看得出昔日的辉煌。
据马运涛介绍,高峰期,成都鞋业年产值上千亿元,企业超5000家,从业人员达数十万人。近年来,因产业调整、环保等因素,成都制鞋企业逐渐向达州、广元、资阳等地迁徙。
增加美国消费者税负
四川省鞋业协会在收集信息时了解到,有的美国客户选择损失定金(通常为订单的30%);有的则要求制鞋企业通过东南亚转运,或者降价运往美国,但均被鞋企拒绝。
关税霸凌之下,美国消费群体也不会受益。马运涛认为,关税上涨导致贸易公司的拿货价格上涨,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肯定会上涨。
据央视此前报道,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首席执行官马特·普里斯特对外表示,在美国关税政策生效后,一双原价150美元的球鞋如今已卖到230美元。
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方面也称,美国所有服装、鞋类及旅行用品的主要供应商都将受到更高的关税影响。新的关税政策将提高美国几乎所有日用品的价格,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关税实质上是由进口商品的美国企业和美国家庭共同承担的税负”。
对于少数因美国关税变化面临短期困难的鞋企,政府方面也在积极行动。马运涛透露,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等已组织协会、相关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研判行业、企业经营情况,后续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制鞋产业回流美国难
“美国政府加关税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制造业回流,或者让中国的制造业外流。”马运涛表示,其实美国方面之前也在做类似的事,有的美国客户在下单时明确要求制鞋企业将部分配套产业转移至东南亚,不然就不给单。
马运涛对此并不担忧。他表示,就鞋类制造而言,美国并不具备接收产业回流的能力,东南亚也不具备取代中国制造业地位的能力。“一双鞋的制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历经画线、折边、组合、针车等数十道工序,需要生产五金、皮革、纺织等产品的上百家工厂协同才能做到生产效率最大化、低成本。只有中国有完全的工业门类,成熟的技术工人。”
马特·普里斯特此前也曾表示,如果一双在海外生产的标价100美元的球鞋,在美国国内制造,价格将涨到一双300美元或400美元。
马运涛认为,成都鞋企要冷静面对美国关税的变化。特朗普的美国政府朝令夕改,政策没有延续性。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其短期政策调整发展战略,比如盲目去拓展东南亚市场。目前来看,东南亚人口很多,但消费能力有限。
“成都制鞋企业的重心还是应该继续放在国内市场。中国是一个拥有10多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经济纵深广阔,依然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马运涛称。
有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国女鞋市场规模分别同比增长了3.38%、9.7%和8.2%。头部女鞋品牌达芙妮国际2023年实现营收2.63亿元,同比增长53%;股东应占盈利6244万元,同比增长68%。2024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3%至3.22亿元;股东应占盈利同比增长71%至1.07亿元。
百丽时尚去年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营收为161亿元,同比增长12.8%;同期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利润率达到12.8%,是业绩期内最高水平。
马运涛进一步指出,成都鞋企要做好应对内部竞争加剧的准备。他认为,接下来,沿海主要是广州、温州一带的外贸工厂可能会转头做国内市场。而成都乃至四川鞋企在管理能力、研发和创新能力上较沿海企业尚存在差距。同时,长时间以来,成都鞋企以线下外贸业务为主,近年来在线上电商上有成长但仍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