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开春以来,“体重管理”持续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超过50%,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而在上海,成年人以及部分青少年和儿童体重超重、肥胖的比例已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减重任务在即,上海医疗机构的体重管理门诊开设情况如何?今天(4月16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在“2025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予以回应。
截至2025年3月底,上海大部分市级医院和区级医院、近半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开设了与体重管理相关的门诊,包括肥胖专病门诊、营养门诊、运动门诊、中医药减重门诊和儿童肥胖门诊以及孕期体重管理门诊等。
“接下来,卫健委会按照规划,在全市三级、二级以及基层所有医疗机构,只要有条件的,都开设与体重管理相关的门诊。”闻大翔强调。
有市民反映,部分医院一周仅开设一天肥胖专科门诊,还是在工作日,学生群体和上班族挂号难,时间也不方便。针对这一问题,闻大翔表示,会在考虑市民就医时间差异性的基础上,科学统筹调整与体重管理相关门诊的服务时间。
在医疗机构以外,体重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可以为良好的体重管理社会环境尽一份力。闻大翔透露,上海已经建成超过100家的智慧健康驿站以及慢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和乡村卫生室都能为市民免费提供身高、体重、血压、体脂、血糖等指标的测量。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健康指标,并培养运动健身的习惯,黄浦江两岸成了锻炼的“天然健身房”,不少上班族相约周末打卡各区的健康主题公园。另外,上海很多居民小区辟出空间引进健身器材,引导市民养成规律的健康运动习惯。
下一步,上海如何做好体重管理?
“我们会围绕‘六个一’全面推进体重管理工作。”闻大翔介绍,这“六个一”分别是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发放一本健康知识读本《健康体重100问》、绘制一组健康路线图、修订一个健康管理的规范《上海市社区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慢病综合防治》、发布一份体重管理门诊清单、试点“健康积分制”这样一项健康政策。据了解,“健康积分制”会率先在杨浦区、青浦区进行试点,市民通过参与体重管理的相关活动可以累积健康积分,从而兑换体检服务、健康场所的券、健康文创礼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