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降价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5:04:00    

《中国新闻周刊》近日报道,全国近百个住宅小区物业费降价,虽在全国物业市场中占比甚微,却引发广泛关注。这场看似局部调整的“降价潮”,折射出公众对物业服务“质价不符”的普遍焦虑。

在人力成本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物业行业正陷入“低端人力陷阱”的恶性循环。以上海为例,“保洁员时薪21元”对比“家政行业时薪45元”的收入差异,使优质劳动力流向家政;与此类似,不少具备专项技能的工程人员转投灵活用工平台,导致物业公司沦为“低技能劳动力蓄水池”。即便是留守岗位的保安群体,也不得不通过代驾、外卖等“昼夜双重劳动”维持生计。当行业长期困于物业费定价与人力成本的倒挂剪刀差,服务质量的持续下滑已成必然。

事实上,物业费降价需要“一小区一议”:上海部分新造的高端小区物业费高达10元/㎡以上,由于新小区的前期物业费由开发商定价,没有体现业主意愿,在这类小区,业主入住后适当调整物业费,可以视作对前期物业垄断定价的纠偏。但这并不适用于目前市场上的老旧住宅小区,正如一个多月前第一财经发文探讨“物业费十年不涨是常态,如何建立合理调价机制”,也非常必要。一些物业费长期停滞在2-3元/㎡甚至更低水平的小区,若提出降价诉求,将导致物业公司被迫裁员降本,加剧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滑坡,从而加剧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的不满。

所以,相较于物业费降价,物业行业更需建立服务质量考评体系,通过推行物业服务标准、业主满意度考核等措施,推动物业行业从“被动降价”转向“主动提质”。尤其是在上海等一线城市,治理重点应放在规范高价物业的服务标准,而非挤压已濒临成本线的低价项目。要知道,好的物业服务不仅意味着品质生活,更意味着房产的保值增值。所以,作为业主,要做的不是要求物业费降价,而是避免小区物业服务陷入“降价-服务差-再降价”的恶性循环。

2024年12月,有调研报告显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等二十个城市的物业服务均价为2.72元/平方米/月。一线城市物业服务价格深圳均价最高,为3.97元/平方米/月;北京、上海紧随其后,分别为3.93元和3.51元。存量住宅小区在听到物业费降价的消息时,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城市的物业服务均价,考虑一下自己想要得到的物业服务品质,理性判断自己小区的物业费该不该降、能不能降。

原标题:《物业费降价了,是好事还是坏事?|视频评论》

栏目主编:简工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谢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