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关切询问青海拉面的发展,充分肯定了“一碗面”在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青海拉面产业作为青海人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生动实践,以“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依托一碗面“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闯出了“群众首创、政府扶持、市场发展、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新路子,青海拉面产业已由“大众创业”走向了“万众创新”,成为闻名全国的“青字号”优势产业和特色品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5年1月31日,青海省户籍拉面人在全国开店数量已达3万多家,主要分布在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的337个城市。国外拉面店数量72家,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柬埔寨、泰国等3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实现经营性收入200亿元、利润55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80多亿元,分别较2023年增加20亿元、5亿元、4亿元,增幅分别为10%、10%、5%。
一、青海拉面“品牌出海”呈现的新特点
(一)青海拉面已具备“品牌出海”的政策基础。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入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总量的65%,这些国家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餐饮市场中拉面比较稀缺,拉面产业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6月,青海派员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阿联酋、埃及等地举行“中国·青海拉面”演示推介暨投资洽谈会。2023年10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青政办〔2023〕66号)文件实施,鼓励支持拉面人拓展国际市场,打造青海拉面海外品牌店。2025年2月,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青海-香港经贸交流合作系列活动”在香港举办,青海拉面与香港美心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二)青海拉面已具备“品牌出海”的组织基础。青海拉面产业现有1个专办(设在省农业农村厅的青海拉面高质量发展专办)、1个省级协会(青海省拉面产业行业协会)、5个服务中心(青海拉面马来西亚服务中心、青海拉面摩洛哥服务中心、青海拉面吉尔吉斯斯坦服务中心、青海拉面香港服务中心、青海拉面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中心),1个出境服务公司(青海青拉海外运营有限公司)。四级组织积极引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青政办〔2023〕66号)文件的要求,助力青海拉面“品牌出海”。青海拉面涌现出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用一碗拉面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批“先行者”——马来西亚落地青海拉面首店品牌“Anas”的撒拉族拉面人韩大吾地、将华为智慧“烩”入青海拉面的青海拉面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韩文渊、提出“吃青海拉面,品中国文化”的吉尔吉斯斯坦青海拉面店,青海拉面人以一碗拉面为载体,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三)青海拉面已成为“品牌出海”的文化联想。青海拉面产业不仅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更见证着文化的交流交融。饮食无国界,走出国门的青海拉面人,让流入国的人民把“吃拉面”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青海拉面成为中国美食快餐的代表。人实诚、食材真、肉优质、面劲道、汤鲜美,这种认知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自然美景、优质好物产生品牌联想的基础。比如开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青海拉面店,店面墙上设计了一个“世界上第一碗面来自我的家乡——中国”的宣传语,菜单说明书上介绍了牦牛汤、牦牛肉等中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消费者走进这家青海拉面店,除了可以品尝到一碗正宗青海拉面以外,还能体验到中国文化。
二、青海拉面“品牌出海”面临的瓶颈和挑战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青海拉面走向世界的机遇,但在国外开办拉面企业存在一些困难。一是护照办理和签证手续难。2024年,青海省拉面产业行业协会共收到要求协会办理护照事宜外出开店的申请共计724份,办理成功10份,10位申请人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土耳其开办了青海拉面店。二是市场竞争能力弱。拉面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语言限制与当地部门对接、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比较困难,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缺乏品牌化的示范引领,开拓市场存在困难。三是品牌建设滞后。走出去的青海拉面人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理念欠缺,对国际品牌推广能力不足,还没有形成品牌建设思路,品牌较为低档,转型升级难度大。
三、促进青海拉面“品牌出海”的三点建议
青海拉面应紧抓共建“一带一路”东风,围绕“做好一碗拉面,讲好中国故事”,打造“青海拉面—中国拉面”这张“金名片”,在品牌建设、交流互融、建立标杆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发展。
(一)建议成立青海拉面国外国内服务中心。行业发展,组织先行。国外方面,建议设立“青海拉面‘一带一路’海外服务中心”,由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协会协同,为青海拉面走出国门提供护照、签证、法律、金融等高效便捷服务,也可以对接国外华人商会、同乡会、老乡会等民间组织,对接国际化展会等方式,助力青海拉面“品牌出海”;国内方面,鼓励引导青海拉面产业集中成立青海拉面城市/区域国际服务中心,吸纳有意愿、公司发展劲头好、个人威望高、沟通能力强的“拉面领头羊”成为青海拉面城市国际服务中心轮值负责人,进一步提升青海拉面在国外的发展凝聚力,产业服务由“单一业务”向“全链条汇聚”转变。两大中心通过青海拉面这个窗口宣传中国,读懂中国,为深化国家间友谊与合作贡献力量。
(二)政策支持青海拉面品牌拓展国外市场。随着改革开放,30年前的青海拉面走出大山,通过亲帮亲、邻帮邻方式将产业做到了337个城市。今日的青海拉面,应该紧抓机遇,加快推进青海拉面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商标注册工作,打造“青海拉面”海外品牌,促进三产融合。通过“拉面人为大美中国代言”等营销活动,激发产业互联效应。按照“走出一家,补助一家”的原则,打造出一批敢为天下先的走出国门的青海拉面企业。
(三)加快青海拉面产业国际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依托青海拉面产业学院等平台,有针对性地教授英语、阿语等课程及餐饮方面的短语和专业术语,尽快补齐拉面经营者和从业者出国创业短板;二是加强省内拉面教学科研与国际学校实现产学研合作,在拉面产业主要输出国设立教学实习基地,打造国际化的拉面人才。
(作者分别为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青海省拉面产业行业协会会长)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