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西通过线下招聘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邵建雄 摄

求职者与企业工作人员洽谈。 邵建雄 摄

就业驿站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接待求职者。赫鹏翀 摄

陈紫茵为家乡农产品直播带货。 陈旭欢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福祉。为了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向好,阳西县人社局着力构建“四个一”就业保障体系,为阳西群众筑牢就业基石。
据了解,阳西县就业工作“四个一”即一支队伍、一个公众号、一批驿站、一个社群矩阵。在建好配强“四个一”的过程中,阳西就业工作有效形成了合力,为求职群众提供贴心、暖心、省心的服务。
用好“一支队伍”
为求职群众“多跑腿”
2024年,阳西在线上线下共举办招聘会18场,招聘企业502家次,岗位14040个,达成就业意向3640人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就业“成绩单”。
为了将用工信息及时提供给求职群众,县人社局着力打造“一支队伍”,构建起常态化的就业服务保障团队,使其能够有效发挥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让“群众少跑腿,就业有门路”。
依托“一支队伍”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阳西充分整合县、镇、村三级力量,并充分调动各镇分管领导、就业驿站和各村(居)委会劳动保障协理员的积极性,加强对“一支队伍”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通过走访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及群众求职等相关信息,“一支队伍”及时做好用工信息发布、用工对接、用工指导、惠企政策宣传等服务,让群众能够更加灵活地实现就业增收。
用好“一批驿站”
为企业和群众搭建“连心桥”
阳西是“中国调味品之都”,产业园区是企业用工和群众求职的重要阵地。为此,县人社局将省级就业驿站设在位于阳西高新区的中阳大厦服务大厅内,更好地贴近企业和群众,发挥促进就业的推手作用。
记者在就业驿站内看到,这里是一个集就业驿站和零工市场于一体的特色化站点。站内不仅在显要位置展示着近期企业用工招聘信息,还有专职工作人员及时接待求职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工作人员及时和入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接,汇总梳理企业各类就业信息。
据了解,阳西镇级就业驿站已实现8个镇的全覆盖,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对接辖区内用人单位,建立起常态化的合作关系。各镇就业驿站及时汇总岗位信息和群众就业需求,建立求职人员跟踪服务档案,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服务。
通过进村、进社区等方式,各镇就业驿站工作人员及时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并做好信息发布、用工指导等服务,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为了更好地发挥就业驿站的便民惠企作用,今年阳西计划在县城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位置再增设一个省级就业驿站,预计7月可完成项目验收,并安排相关服务人员进驻。
让求职信息“多跑路”
办“永不落幕的招聘会”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全省首个数字农业示范县,阳西近年来以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就业方面,县人社局着力推动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化应用,让求职信息在手机上“多跑路”,为求职群众办“永不落幕的招聘会”。
在用好“一个公众号”方面,县人社局着力运营好“阳西就业”微信公众号,阳西高新区就业驿站负责对接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县内企业收集招聘岗位信息,各镇就业驿站负责对接收集好镇、村零工市场招聘信息。
目前,“阳西就业”微信公众号安排专人管理,每天发布不少于2条用工信息,实现了岗位信息的实时更新、精准推送。就业驿站工作人员经常进村入户宣传“阳西就业”微信公众号,旨在形成“找工作,关注‘阳西就业’;招工人,联系‘阳西就业’”的良好氛围。
在建强“一个社群矩阵”方面,县人社局通过建立“县镇村工作交流群”“企业招聘群”“零工群”,及时收集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单位的用工信息,在为农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汇总一些季节性农作物收割等方面的用工信息,以满足农村群众灵活就业、短期就业的需要。
在科技赋能就业方面,通过一体化系统大数据匹配,县人社局能够动态掌握全县失业登记信息,通过常态化推送招聘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帮助群众实现失业再就业。
□一线实践
“玩转”电商拓宽就业渠道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和全省首个数字农业示范县,阳西近年来紧紧抓住“数字阳西”建设的有力契机,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电商人才,着力打造本土乡村网红,让城乡群众的就业路子越走越宽。
“我们塘口镇有很多富硒农产品,包括番薯、蜂蜜、大豆……”在位于塘口镇周南村的农村电商直播基地,网红主播正在为全国各地的网友直播带货,详细介绍塘口富硒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如今,在阳西的田间地头、渔船渔港,都能看到农村电商“达人”直播带货的身影,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他们为“阳西味道”插上了电商“翅膀”,进一步扩宽了特色农产品、海产品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阳西重点在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推动数字化,其中在销售端通过培育本土网红和农业电商公司,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短视频矩阵,打造“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新模式,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塘口镇原竹迳小学教学点已闲置多年,如今被改造成为电商直播基地,打造成为集产品展销、电商直播、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基地示范点,不仅为当地富硒农产品打开销路,也吸引了大学生群体返乡就业。
陈紫茵是一名返乡就业大学生,她毕业后一直从事自媒体行业。“之前我也想返乡工作,现在塘口镇刚好也有了电商基地,我就想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她表示,自己很高兴帮助当地蜂农解决了销路问题。
目前,阳西本地网红团队和农业电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本土网红。据不完全统计,阳西本地乡村网红现有150多人,特色农产品的直播带货销售量每年可达上千吨。
作为阳西电商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阳西县电子商务协会积极为就业群众举办网络直播带货培训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更多营销方法,提升直播带货技能,并帮助阳西企业建立完善的直播营销团队,利用网络新业态不断提高消费体验和服务质量,形成了阳西电商产业发展的合力。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